网站首页 >  文化遗产  >  列表
  • 30 2025/06
    【黄河遗彩】探源鲵鱼纹彩陶瓶
      宽带纹三足彩陶钵 大地湾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藏  鲵鱼纹彩陶瓶 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 甘肃省博物馆藏  茹实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曾说:“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甘肃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区……中国历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疑问和谜团,恐怕都不得不求解于甘肃。”  在甘肃,曾经发现了三件彩陶瓶,这三件彩陶上分别绘制了不同样式的鲵鱼图案,有的具象,有的抽象甚至趋近几何化,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仰
  • 30 2025/06
    今年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5周年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在河西走廊的尽头,黄沙掩不住千年文明的光华。“敦煌”这个铭刻着中华文明壮丽史诗的名字,早已超越了地理空间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遗产。敦煌植根于中国,但其思想价值却辐射全球。  丝路枢纽:文明的碰撞  敦煌的崛起与西汉王朝经略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宏图伟略密不可分。敦煌扼守东西交通咽喉,所谓“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是古代活跃的文明交流枢纽之一。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
  • 25 2025/06
    非遗文化看甘肃(28)|张掖非遗传承人贾永飞:创新教学,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甘肃的黄土地上,岁月的长河中,非遗文化的传承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非遗的脉络如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文化的厚重与温度。  而贾永飞,这位用匠心与执着守护非遗的传承人,正为这幅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古老的葫芦烙画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贾永飞,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临泽县第三中学的美
  • 25 2025/06
    当程派遇上秦腔:《春闺梦》的陇上新生
      6月16日晚,甘肃黄河剧院内,随着最后一句苍凉悠远的秦腔拖腔落下,观众席以热烈的掌声向演员致敬。由甘肃秦腔表演艺术家苏凤丽领衔主演的秦腔版《春闺梦》首演落幕,这场将京剧程派经典融入秦腔的大胆尝试,在6月17日的研讨会上引发专家热议。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该剧导演宋小川感慨:“经过三年的合作排练,终于把这部剧呈现在秦腔的舞台上,秦腔别具特色、别具一格的声腔特点,让这部剧更接地气,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呈
  • 24 2025/06
    天水巷陌遇见伏羲印记
      伏羲庙。郁婕  卦台山  文\雪潇  2025(乙巳)年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举行在即。  其实今年的祭祀活动,早已拉开了序幕——三月份的时候,荟萃了众多戏曲艺术家的西北秦腔大汇演,在天水西关的伏羲广场,面对着伏羲庙,长歌短吟,颂唱了半个多月。  有短视频直播捕捉到这样的戏场镜头:一个天水老汉,双手将一个脸盆大的大锅盔抱在胸前,并不吃。他看戏看得入迷,似乎忘记了饥饿。  不认识大锅盔的人
  • 24 2025/06
    【甘快看】飞天雕漆:传承与创新的甘肃漆艺瑰宝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在甘肃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传统技艺,而飞天雕漆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解放前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飞天雕漆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技艺传承史,更是一部甘肃文化发展的生动史诗。  从雕填到飞天雕漆的蜕变  飞天雕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当时,天水道引渭川道尹张继洪从西安请来王俊杰、汪基成兄弟二人为技师,开办了陇南
  • 20 2025/06
    史前遗址填补中华文明演进缺口 ——解读“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不久前,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从华夏文明起源到礼乐之邦传承,从早期城市发展到多元文化交融……历史的画卷被考古工作者勾勒得愈发清晰。即日起,本报推出解读“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报道,带您进入考古一线,感受那些文明探源过程中的科技之力。  近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入选。这些遗址的发
  • 19 2025/06
    广西新发现一批史前遗址
      今年2月至5月,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洞穴遗址专项调查第6小组对南宁、玉林、贵港、钦州、北海、防城港开展了专项调查,新发现洞穴遗址17处、化石点1处、大石铲遗址2处,采集各类遗物400余件。这些遗址均分布在南宁市境内,类型以居址为主,少量为岩洞葬,年代涵盖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本次调查主要沿着邕江、郁江、浔江、钦江、南流江等河流干流及其支流展开,调查小组
  • 19 2025/06
    传承传播非遗,青春力量大有可为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当下,以传统为墨、以创新为笔,越来越多青年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这一代人的故事,也让非遗“越活越年轻”。  “守”字值千钧  非遗传承,守正方能致远。对于青年传承人而言,“守”是深扎传统文化、萃取技艺精髓的修炼,是把祖辈的智慧化作记忆,将非遗的底蕴融入血脉,让非遗在时代浪潮中站得稳、立得住的根基。
活动资讯
More+
  • “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在临洮县举办

      4月13日,“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暨交流座谈会在临洮县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甘肃网、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中共临洮县委宣传部主办。“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在临洮县举办  据了解,这次考察活动主要是深入研究马衔山玉料资源、制作、交流等相关问题,促进文物保护、利用,推动生态旅游科学发展,加强玉帛之路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考察团先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