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2023/06国家原子能机构助力陕西宁强羌族非遗走向世界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克俭在北京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会见结束后,张克俭向格罗西赠送了一套特别的礼品——来自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羌族刺绣和羌漆器具。张克俭主任向格罗西赠送宁强羌彩漆 “宁强是羌族故地,具有上千年的羌族文化,也是国家原子能机构的定点帮扶县。羌绣和羌漆是宁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妇女们在农忙和家务劳作之余发挥想象的艺术创作,凝结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智慧和汗水。”张
-
15 2023/0681岁皮影老艺人精彩演绎“货郎哥”“底气深厚、嗓音洪亮,祝您健康长寿!”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81岁的王进法老人应邀于西安易俗社演出同朝皮影戏《卖杂货》。得知剧中生、旦、净、丑全由其一人弹唱完成时,与会嘉宾与王进法热情握手并予以高度赞扬。 王进法是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朝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卖—杂—货—来—”6月2日下午,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西寨村的祖宅里,重现峰会
-
12 2023/06渭南市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书画展开幕碗碗腔是继秦腔、眉户之后陕西的第三大剧种,相对于秦腔、眉户及其它地方剧种声腔和艺术特色规范统一而言,碗碗腔历史悠久,根系庞杂,枝节繁密,是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不可多得的一支艺术奇葩。经过近一年的市场跟踪、调查、走访、研究,我们对碗碗腔发展的前景有欣喜,有希望,也有担忧,欣喜的是碗碗腔贵居秦腔、眉户之后,站稳第三大剧种的位置;忧的是市场萎缩、人才青黄不接,经费拮据,创新动力不足。碗碗腔列入国家级及省
-
09 2023/06守护文脉,让群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在深圳举行。围绕新时代考古发现、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建好用好国家公园、非遗的活态传承等话题,多位专家学者现场展开对话,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护好中华文脉建言献策。 从考古发现中读懂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5个突出特性,我们在考古中可以找到很多实际例子来证明。”论
-
09 2023/06江苏无锡: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发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步入新阶段夏日的傍晚,徜徉古运河畔,在老宅子里听一出锡剧折子戏,品一席“锡”有特色美食,真乃人间幸事。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不断深入,关注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审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关系,以系统性、整体性的“大文化遗产观”指导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认知与实践,已逐渐成为当前各地的主流思路。在此理念下,无锡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也步入了新阶段。 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
-
31 2023/0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9800多项活动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将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发布会由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张旭霞主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武汉市副市长王清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出席
-
26 2023/05活化利用,焕发文化遗产的时代活力博物馆里的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还在开展,本报特推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的整版策划,聚焦文物保护利用的积极成效,展现博物馆在创造连锁效应、促进积极变革、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
26 2023/05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日前,记者就新时代如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采访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
-
26 2023/05“科技+非遗”:讲好中国故事 解锁更多可能近年来,科技赋能非遗,促进非遗传播和活态传承,大量非遗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加时尚、新潮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非遗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体现着中国智慧与发展,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非遗解锁更多可能,呈现一派可喜形势。科技日进千里 非遗生机勃勃科技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方案,拓展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赛道。对此,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感触颇深:“
-
19 2023/05178件(套)长沙窑瓷器“登陆”海南 再现唐代“海丝”中外交流往事图为展出的青釉褐禄彩联珠纹执壶。 符宇群 摄 中新网海南琼海5月19日电 (记者 符宇群)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湖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诗画彩瓷——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展”18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系长沙窑瓷器在海南首次集中展示,精选了长沙窑相关藏品178件(套),分为“焰红湘浦口”“笔精妙入神”“大舟有深利”三个单元,展示了长沙窑瓷器灿烂多姿的釉色、丰富多样的
文化遗产
More+
行业动态
More+
活动资讯
More+
-
“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在临洮县举办
4月13日,“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暨交流座谈会在临洮县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甘肃网、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中共临洮县委宣传部主办。“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在临洮县举办 据了解,这次考察活动主要是深入研究马衔山玉料资源、制作、交流等相关问题,促进文物保护、利用,推动生态旅游科学发展,加强玉帛之路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考察团先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