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2025/04庆阳宁县早胜原:神秘的东周之城甘肃石家及遇村遗址所在地早胜原,旧称枣社原,是宁县境内最大的原块。 石家墓地考古发掘工作从2016年开始,截至2020年,考古工作人员已清理发掘东周时期墓葬177座。 墓地发掘的同时,考古队也积极寻找石家墓地“这批人”的居址,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墓地以东的遇村遗址。2018年,恰逢银百高速公路的新建,遇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拉开了序幕。“通过近两年的考古发掘,可以明显看出石家及遇村遗址为一处两周时
-
23 2025/04石羊河漫游记民勤石羊河蔡旗镇段 金奉乾 红崖山水库 李军 祁连山北麓张掖西大河流域水草丰美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者按 在河西走廊广袤的大地上,疏勒河与石羊河如两条璀璨的丝带,交织出千年文明的经纬。疏勒河,自祁连山北麓奔涌而出,流经玉门、瓜州,最终汇入敦煌绿洲。她见证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驼铃阵阵,孕育了玉门关、阳关的雄关漫道,更滋养了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与月牙泉的沙海奇观。石羊河,则在腾格里与巴丹
-
03 2025/04【溯源甘肃文化】马家窑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马家窑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 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 临洮县寺洼遗址全貌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韩军 董佩东 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了马家窑遗址,马家窑文化因此而得名。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该区域内的马家窑文化大放异彩,其彩陶曾被安特生赞为“欧亚新石器时代末叶陶器之冠”。
-
17 2025/02长安岘:时光深处 古村新韵长安岘古村落 资料图 刘亚丽 在陇南礼县洮坪镇,隐匿着一座原生态古村落——长安岘,它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隐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长安岘,位于陇南市礼县、宕昌及定西市岷县交界的大山深处,这里的森林、草原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高寒阴湿林带。在这个风光旖旎,静谧清幽的大山深处,至今保留着30多座古朴民居,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村落。 从县城出发
-
14 2025/02敦煌福蛇明信片里的“东方哲学”:顺应四时,盘出好运春萌蛇、夏长蛇、秋实蛇、冬藏蛇,四季福蛇盘踞于敦煌藻井之中,鲜亮的绿、红、橙、蓝让人眼前一亮。这套由敦煌画院设计授权的中国邮政《敦煌福蛇》极限型明信片自面世以来,受社会广泛关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敦煌画院北京分院院长宋琳近日在甘肃敦煌接受中新网独家专访,解码明信片里的中国传统艺术,以及所表达的东方哲学和美好愿景。 1月1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画院内,游人参观由敦煌画
-
13 2025/02【秦文化陇上人物史话之六】灵台百里镇与百里奚、白起的故事灵台县百里镇。(来源:灵台融媒) 百里奚是历代名臣榜样,史学家说他“膏泽下于民,令闻传于后”,几乎至臻完美;名将白起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歼灭六国军队上百万众,未尝败绩,最终却丧命于秦王之手,何其悲哉! 百里奚和白起,两人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中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百里奚:五张羊皮换来的贤相百里奚。图源/清末石印本《东周列国志》 公元前653年,秦穆公向晋国求婚,结秦晋之好,晋国用很多奴
-
10 2025/01我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距今上亿年前“精美”恐龙“脚印”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博物馆的研究团队1月6日公布,在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发现的一批距今1亿多年的恐龙足迹确认为白垩纪的斯氏跷脚龙足迹。这一发现为斯氏跷脚龙足迹在我国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该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在线发表。 据悉, 这些恐龙“脚印”保存完好,组成了12道行迹,在目前已发现恐龙足迹中比较少见。“从这些足迹中,甚
-
13 2024/03【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武威打造“书城不夜” 民众家门口品书香不用专门在大学附近租房子“蹭”自习室,也不用在家复习被各种琐事打扰,叶乔对此次备考“省考(甘肃省2024年公务员考试)”的环境很满意。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武威人,这座新建的图书馆改变了她对家乡的刻板印象。 “我小时候,武威市凉州区图书馆的自习室就是一间教室,这次回家备考,完全没想到能在这样气派的图书馆里复习。”近期,叶乔每天泡在图书馆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她在图书馆的24小时自
-
01 2024/03【溯源甘肃】隋唐时期甘肃的贸易安边政策焉支山下的“万国博览会” 甘肃省甘谷县出土的唐三彩凤首壶。 甘肃省秦安县出土的三彩胡人牵驼俑。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清凌 编者按: 甘肃是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组成部分。丝路东段从长安到河西的敦煌,共长3000多里,甘肃就占2000余里。隋唐及其之前,丝绸之路是中原王朝与今新疆及帕米尔高原以西联系的唯一窗口。进入隋唐时期,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河陇地区沃野千里,胡商蕃客穿行
-
19 2024/02锦绣中国年 文物里“龙”的传说龙是中华民族最久远的图腾崇拜,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神兽之一。“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圣、祥瑞的象征,在老百姓心目中,更是吉祥的神物。早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就有对龙的阐述,《易经》中有关于“飞龙在天,龙跃于渊”的记载,《淮南子·泰族训》曰:“夫蛟龙伏寝于渊,而卵剖于陵。”龙受到尊崇与喜爱,与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帝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姜姓也”,其出身,便带着不同凡响的神秘色彩,其
文化遗产
More+
行业动态
More+
活动资讯
More+
-
“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在临洮县举办
4月13日,“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暨交流座谈会在临洮县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甘肃网、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中共临洮县委宣传部主办。“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在临洮县举办 据了解,这次考察活动主要是深入研究马衔山玉料资源、制作、交流等相关问题,促进文物保护、利用,推动生态旅游科学发展,加强玉帛之路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考察团先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