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2025/07丝路文物“素描师”:38载深耕让历史“呼吸”敦煌佛像图、三星堆出土神兽图、四坝文化双耳罐图……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绘图师到丝路文物画家,赵吴成用38载时光,手握中性笔,以牛皮纸为笺,按照每件文物的“性格”采取不同画法,将沉睡千年的文物“唤醒”于纸上。 7月10日,“泥笔春秋——赵吴成画文物作品展”在兰州开展。 中新社记者 闫姣 摄 “考古绘图,三分艺术,七分科学。”赵吴成1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初中时他师
-
16 2025/07多元包容的凉州文化【文化论坛】 多元包容的凉州文化 张国才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以武威为中心形成的凉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其生成、发展、演变历程,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彰显着鲜明的历史和时代价值。 从马家窑、齐家、沙井等史前文化,到汉代“设两关置四郡”、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从魏晋十六国时期的五凉政权,到隋唐时期先后设凉州总管府、河西节度使等经略西域,乃至宋元
-
16 2025/07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真迹首聚嘉峪关7月10日,甘肃美术书法事业开拓者作品巡展嘉峪关站在嘉峪关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齐白石、张大千、左宗棠、于右任……这些彪炳中国艺术史册的大师巨匠,其稀世真迹首次集结亮相,为嘉峪关带来一场跨越百年的艺术盛宴。 展览现场 步入展厅,历史的厚重感在笔墨间流淌。齐白石笔下灵动鲜活、生机盎然的水墨虾蟹,在雄浑西北的映衬下,更显生命的顽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壮丽山水,其磅礴气象与眼前巍
-
03 2025/07【陇上故事荟】 一骑红尘荔枝来荔枝鲜 荔枝煎 文\薛世昌 ●核\心\提\示 南州六月,荔枝正红。马伯庸新剧应景而出。 细细品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诗背后,竟有着“生死时速”般的辛酸故事!而一颗奔跑的荔枝,从岭南,奔跑到长安;从唐朝,奔跑到现在,它绿肥红瘦的故事,终于有人讲出来了! 而我关于荔枝的种种体验与记忆,也被瞬间激活,涌上心头。 40年前的1985年深秋,我在甘肃省平凉
-
03 2025/07【诗和远方】 关于荔枝的古诗词在我国,荔枝不仅是一种好吃的水果,也是可以入药的中药材,更承载着文化意义,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对其吟咏赋诗。 《过华清宫绝句》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的生活。首句从长安“回望”,展现骊山的美景,宛如锦绣堆垛。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点明事件发生的地点与背景。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
-
26 2025/06“鲁艺精神”的辽宁传承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附属艺术学校学生表演《小小鲁艺传承人》 葛 鑫 摄 2025年,时值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83周年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辽宁大地正掀起一股红色文艺热潮。 作为延安鲁艺的直系后裔,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日前举办系列活动,回溯《讲话》精神,阐释鲁艺精神的当代价值。 从延安到沈阳:鲁艺精
-
24 2025/06古韵今辉 千年古刹南郭寺谱文旅新篇在天水市秦州区的南山之麓,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南山景区。这里,古木参天,梵音袅袅,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兼具现代休闲度假的惬意与活力。 6月22日,由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的中央及省级媒体采访团来到天水秦州区,探访了坐落在南山景区的千年古刹“南郭寺”,了解了景区发展情况。 据了解,南山景区已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众多景点星罗棋布,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其间,坐落着
-
20 2025/06岷县:千年山歌焕新声 岷州“花儿”绽芳华在岷州大地,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长河,从山野田间走向世界舞台,它质朴纯真、高亢悠长,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着各民族的和谐交融。这,就是“洮岷花儿”。200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岷县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每年农历五、六月,岷县宛如一幅绿意盎然的诗意画卷,此时,山野间的“花儿会”便是这幅画卷中最灵动的色彩。“花儿”歌手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你
-
20 2025/06用琉璃复刻明孝端凤冠 年轻匠人把创新“写入”传承用琉璃制作的明孝端凤冠 这是一顶独一无二的琉璃凤冠,由三个年轻人耗时两个月打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举行的“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展厅中,琉璃凤冠和古代中国展厅内的明孝端凤冠遥相呼应。 “这是我们专门为国博的展览打造的。”近日,琉璃凤冠制作者之一、“00后”孙启烨在展览现场告诉记者,琉璃凤冠的制作过程,是一场“失败无数次”的尝试。 明孝端凤冠是国博近来最火的文物之一,它
-
19 2025/06浅析民族打击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民族打击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打击乐获得了良好发展,尤其是在多元文化频繁交流碰撞的今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载体,民族打击乐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 教育筑基,传承育才。作为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除了能够系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还能
文化遗产
More+
行业动态
More+
活动资讯
More+
-
话剧《哈达铺的灯光》亮相重庆万州,冲击文华奖终评10月18日、19日,话剧《哈达铺的灯光》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的舞台艺术作品,将亮相重庆万州三峡文化艺术中心,参演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并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艺术盛会。本届艺术节以“艺动巴山蜀水·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汇聚全国优秀艺术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全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