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壁画的“云端新生”
  敦煌莫高窟。(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今日已预约票务10666张、已出票1934张、已检票1416张……9月4日上午8时37分,记者在敦煌研究院旅游开放调度指挥中心的电子屏上看到,相关数据正实时跳动着。这些跳动的数字,正是千年敦煌壁画实现“云端新生”的生动注脚。  从文物保护领域的高清采集、数字化建档,到旅游服务环节的线上预约、智慧导览,再到石窟寺监测的实时传感、风险预警等
更多内容
滚动新闻
  • 甘肃定西统战的“文武之道”
    “书画+”赋能,“薯药”兴业,多民族一家绘同心……在甘肃定西市,文化多元交融为统战工作注入独特内涵与丰富资源,“文武之道”致力“翰墨薯香”绘同心。 书画艺术之乡“统战+”新模式 面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络人士不断壮大的趋势,定西市精准锚定“联谊性、统战性、专业性”定位,积极探索创新,构建起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定西样式”。具体做法有,通过打造“新联大讲堂”品牌,建立线上交流平台,不断凝
    [ 2025-09-15 ]
  • 山丹:文旅融合赋新能 千年马场绽新颜
     初秋的山丹马场,既有霍去病屯兵牧马的历史厚重,亦有草原、雪山交织的自然之美。如今,这片千年马场通过文旅深度融合焕发新生,成为游客青睐的打卡地。 在鸾鸟湖畔,传统与现代交融:投壶射箭让游客体验古风乐趣,祈福树承载着满满心愿,网红打卡墙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性取景“红框”,将草原雪山的景致定格成“活画”,文创展销店则摆满特色产品,尽显人文韵味。 马场的景致美得像幅动态的画,雨后的草原宛如铺开的军用绿毯,
    [ 2025-09-09 ]
  • 走进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和政,这座坐落在临夏州的小城,依偎在青山绿水间,既爽朗,又带着几分温润,而最让人惦记的,莫过于地下那些沉睡了千万年的秘密。  偶然听人说起临夏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那些沉睡千万年的史前故事像磁石般勾起我的好奇心。立秋后的一个周末,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循着远古的召唤,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秘之旅便开始了。  刚到博物馆,我就被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三座独立建筑呈“品”字形布局,与周围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仿
    [ 2025-09-03 ]
  • 【聚焦深圳文博会】数字敦煌:让千年文化展现多彩魅力
      本届深圳文博会甘肃主题馆内,敦煌研究院的主题展区成了焦点:莫高窟这座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的千年文化遗产,搭载着前沿数字技术的车轮,从西部戈壁走向南方都市,以栩栩如生、触手可及的多元形式展现其多彩魅力。  敦煌研究院展区布展简约大方,分核心技术能力展示、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文创展品展示3个单元,全方位展示“数字敦煌”项目成果,体现出文物保护科学、数字技术创新与文化艺术传播有机融合,为世界文化
    [ 2025-06-04 ]
  • 激活中华典籍的“数字生命”
      激活中华典籍的“数字生命”  ——对我国古籍数字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执笔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占勇、本报记者白雪蕾;调研组其他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亚文、张志颖)  编者按  我国古代典籍卷帙浩繁,见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
    [ 2024-01-26 ]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记者19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名单近日正式发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功入选单体类基地,成为陕西省首家单体类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设立,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起,推动开展解决文化和科技融合“最后一公里”或补短板的重要举措。  未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着
    [ 2024-01-23 ]
  • 「甘快看」甘肃全面发力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开栏的话: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全省上下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全面系统展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陇原大地落地见效、
    [ 2024-01-17 ]
  • 三星堆光影展亮相苏州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日前在江苏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亮相,以全新形式演绎三星堆文化,带领观众走近神秘的古蜀王国。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迄今发现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都城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中创文旅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苏州紫荆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心策划了这次展览,用先
    [ 2024-01-10 ]
  • 法国雕塑大师让·卡尔多艺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美术馆、法兰西艺术院、让·卡尔多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超越法则的伟力——让·卡尔多艺术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之一,也是让·卡尔多先生的作品回顾展,共展出雕塑作品70件(组),素描作品20件(套)。  让·卡尔多(1930—2020)是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他长期在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任教,1983年当选法兰
    [ 2023-12-26 ]
  • 专家解读|吴承忠:文化和旅游产业整体向新兴领域转型升级
      近期,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旅中国主办的2023年三季度文化和旅游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相关专家就2023年前三季度文化和旅游发展趋势进行解读与研判。以下为专家现场发言文字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文化产业呈现整体稳定增长。其中,文化新业态涨势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文化产业整体加快向新兴领域转型发展。具体来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表现出色,而文化娱乐休闲服
    [ 2023-12-11 ]
查看更多>>
  • 【视点】 大地绘彩 丰收颂歌
      五谷丰登庆盛世 曹 荣  太平鼓舞送福来 周新平 王 欣  丝路古镇·七彩丰年 庞 俊  扭起秧歌送祝福 汪会平  丰收的喜悦 王来明  大漠绿印 王 艳  丰收直播忙 李文平  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展览初评中,甘肃省选送的《五谷丰登庆盛世》《丰收直播忙》等13幅优秀作品进入复评。  进入复评的作品以农村生活、农耕文化、节日庆典等为
    [ 2025-09-23 ]
  • 走进丝路非遗魔术的奇幻世界
      敦煌魔术元素文创产品  甘肃魔术常将敦煌壁画中的金刚力士和飞天形象进行巧妙融合  莫高窟第61窟中的《勾栏百戏》描绘了表演者演绎杂技魔术的场景  敦煌魔术常常创新性地融入飞天乐舞元素,通过服饰纹样与光影投影的虚实结合,营造视觉奇观 甘肃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魔术艺术如同黄河之水,流淌千年而不息。从朱氏魔术家族的百年坚守到敦煌艺术团的创新演绎,从民间艺人的街头戏法到国际舞台的精品力作,甘肃魔术以其独
    [ 2025-09-22 ]
  • 让艺术扎根这片沃土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一批文艺院团沐浴党的政策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文艺院团扎根于新疆这片沃土,在舞剧、歌剧、话剧、交响乐、木卡姆等艺术形式方面,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舞台剧目,让新疆“歌舞之乡”的美誉进一步传播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仅有新疆歌舞团、歌剧团等少数艺术团体。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繁荣发展期。1956年,新疆艺术剧院话剧
    [ 2025-09-18 ]
  • 少年筏子客的抗战故事
      游客在黄河兰州段乘坐体验羊皮筏子 邢广利  刘虎  一  小说《少年筏子客》通过筏子客将黄河和长江连接在了一起,还原了日军轰炸下的兰州百姓日常生活,挖掘了主人公如何从一个单纯只为谋生的筏子客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心路历程。  但凡到过兰州的人,一定听说过羊皮筏子,听说过“小小羊皮筏,逍遥赛神仙”的民谣。很多人可能还亲身体验过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水上运输工具。  可是,恐怕就鲜有人知道了:“羊皮筏子
    [ 2025-09-08 ]
  • 【溯源甘肃】隋唐时期甘肃的雕塑和壁画艺术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第201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的配殿与角楼  莫高窟第201窟窟顶石榴茶花纹藻井(中唐时期)  唐模印胡商牵驼画像砖 山丹县博物馆藏  特约撰稿人 李清凌  雕塑和绘画是甘肃区域文化的重要领域。隋唐时期甘肃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比前代有长足的进步,其保留集中、艺术水平较高的当然以敦煌莫高窟、临夏炳灵寺和天水麦积山为代表。散见于甘肃各地的墓葬也保存着许多颇具研究价值的塑绘珍品。 
    [ 2025-09-08 ]
  • 《黄河大合唱》:不朽的音乐史诗
      1939年,冼星海指挥鲁迅艺术学院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  邬析零手抄的《黄河大合唱》第一版简谱总谱及冼星海赠送给他的五线谱纸。  “《黄河回响》——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音乐会”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岸畔举行。闫锐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莉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
    [ 2025-09-04 ]
  • 追寻艺术本源——王宏恩的绘画探索
    沙枣树沙州古韵东千佛洞纪事凤 凰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师王宏恩近十年来创作的作品,总是带给众多心怀期待的阅读者极大的惊喜与鼓舞。他的作品的确与众不同,画面以普通的人物或风景为题材,却完全是新奇的色彩和形式构建。他不仅摒弃了绘画传统已有的惯例与常规,也一次次摒弃着自己所不断构建的形式。对新的形式和语言的探索是他绘画创新的显著外部特征,对生活和内心本源的追寻是他绘画创造的内在驱力。画面中的线条
    [ 2025-09-03 ]
  • 敦煌文旅融合出新出彩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聚焦建设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采取制定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创新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消费体验新场景、提档升级旅游服务水平等多项举措,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激活全域文旅发展新动能,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据敦煌市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敦煌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30.8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5%;旅游花费95.83亿元,同比增长37.84%。张晓亮
    [ 2025-09-03 ]
  • 展现陇原文化魅力 《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录制完成
    录制画面  8月18日,记者获悉,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旅游景区完成拍摄。此次节目精心遴选了甘肃省22项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镜头语言全方位展现了甘肃非遗的多样性与深厚底蕴,为全国观众呈现一场陇原文化的视觉盛宴。  节目录制期间,来自甘肃各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冶力关,以精湛技艺演绎文化传承。传统舞蹈类目中,兰州太平鼓震撼开场,敦煌
    [ 2025-09-03 ]
  • 魅力花都 河州新韵|书香触手可及 阅读融入日常
      晨曦微露时,临夏州临夏市西关街道城市书屋的“小红星”公益课堂已书声琅琅;蝴蝶桥下的凤林书屋里,阳光与书香交织成市民沉浸式阅读的剪影;折桥镇的农家书屋内,村民们围坐讨论着最新的农业技术……在临夏,从城市到乡村,从孩童到老人,一股读书热潮正悄然涌动。  “以前想看书得跑老远,现在家附近就有城市书屋,环境好、书也全。”家住临夏市东区街道的陈若兰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如今,通过构建市、街道、社区三级公
    [ 2025-08-11 ]
查看更多>>
  • 从“六礼”古义到“零礼”新俗 皋兰七夕倡树婚嫁新风
      中国甘肃网8月29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 通讯员 魏淑梅)8月28日,皋兰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们的节日·七夕——践行新婚俗 传承好家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挖掘传统婚俗文化内涵、展示文明实践成果、组织青年互动体验,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弘扬家庭美德、培育时代新风的热潮。  活动主会场设在石洞镇三川口社区,并在什川、黑石、水阜等镇设立分会场,辐射带动20余个村同步开展,吸引了5
    [ 2025-09-03 ]
  • 【溯源甘肃文化】伏羲祭祀与文化认同
      卦台山远景  天水伏羲城(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霍志军  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大典,是历史上重要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历史长河中,伏羲氏因杰出的文化创造成就而获得祠祀主动权,实际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礼制演进过程。  历史上的伏羲崇拜和祭祀活动  由于伏羲氏杰出的文化贡献,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便对其进行悼念和追怀,伏羲神话可以认为是
    [ 2025-06-24 ]
  • 古人如何过端午
      【二十四节气】  古人如何过端午  一人摇橹晃扁舟,两人撑篙水上漂。在敦煌壁画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舟船图像。图为莫高窟第468窟-双尾楼帆船(晚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古时候这一天,是非常热闹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  何谓“端午”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民俗节日,其中端午节的名称最多。据统计,端午节的叫法多达20多
    [ 2025-06-04 ]
  • 庆阳宁县早胜原:神秘的东周之城
      甘肃石家及遇村遗址所在地早胜原,旧称枣社原,是宁县境内最大的原块。  石家墓地考古发掘工作从2016年开始,截至2020年,考古工作人员已清理发掘东周时期墓葬177座。  墓地发掘的同时,考古队也积极寻找石家墓地“这批人”的居址,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墓地以东的遇村遗址。2018年,恰逢银百高速公路的新建,遇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拉开了序幕。“通过近两年的考古发掘,可以明显看出石家及遇村遗址为一处两周时
    [ 2025-04-28 ]
  • 石羊河漫游记
      民勤石羊河蔡旗镇段 金奉乾  红崖山水库 李军  祁连山北麓张掖西大河流域水草丰美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者按  在河西走廊广袤的大地上,疏勒河与石羊河如两条璀璨的丝带,交织出千年文明的经纬。疏勒河,自祁连山北麓奔涌而出,流经玉门、瓜州,最终汇入敦煌绿洲。她见证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驼铃阵阵,孕育了玉门关、阳关的雄关漫道,更滋养了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与月牙泉的沙海奇观。石羊河,则在腾格里与巴丹
    [ 2025-04-23 ]
  • 【溯源甘肃文化】马家窑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
      马家窑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  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  临洮县寺洼遗址全貌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韩军 董佩东  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了马家窑遗址,马家窑文化因此而得名。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该区域内的马家窑文化大放异彩,其彩陶曾被安特生赞为“欧亚新石器时代末叶陶器之冠”。 
    [ 2025-04-03 ]
  • 长安岘:时光深处 古村新韵
      长安岘古村落 资料图  刘亚丽  在陇南礼县洮坪镇,隐匿着一座原生态古村落——长安岘,它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隐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长安岘,位于陇南市礼县、宕昌及定西市岷县交界的大山深处,这里的森林、草原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高寒阴湿林带。在这个风光旖旎,静谧清幽的大山深处,至今保留着30多座古朴民居,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村落。  从县城出发
    [ 2025-02-17 ]
  • 敦煌福蛇明信片里的“东方哲学”:顺应四时,盘出好运
      春萌蛇、夏长蛇、秋实蛇、冬藏蛇,四季福蛇盘踞于敦煌藻井之中,鲜亮的绿、红、橙、蓝让人眼前一亮。这套由敦煌画院设计授权的中国邮政《敦煌福蛇》极限型明信片自面世以来,受社会广泛关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敦煌画院北京分院院长宋琳近日在甘肃敦煌接受中新网独家专访,解码明信片里的中国传统艺术,以及所表达的东方哲学和美好愿景。  1月1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画院内,游人参观由敦煌画
    [ 2025-02-14 ]
  • 【秦文化陇上人物史话之六】灵台百里镇与百里奚、白起的故事
    灵台县百里镇。(来源:灵台融媒)  百里奚是历代名臣榜样,史学家说他“膏泽下于民,令闻传于后”,几乎至臻完美;名将白起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歼灭六国军队上百万众,未尝败绩,最终却丧命于秦王之手,何其悲哉!  百里奚和白起,两人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中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百里奚:五张羊皮换来的贤相百里奚。图源/清末石印本《东周列国志》  公元前653年,秦穆公向晋国求婚,结秦晋之好,晋国用很多奴
    [ 2025-02-13 ]
  • 我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距今上亿年前“精美”恐龙“脚印”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博物馆的研究团队1月6日公布,在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发现的一批距今1亿多年的恐龙足迹确认为白垩纪的斯氏跷脚龙足迹。这一发现为斯氏跷脚龙足迹在我国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该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在线发表。  据悉, 这些恐龙“脚印”保存完好,组成了12道行迹,在目前已发现恐龙足迹中比较少见。“从这些足迹中,甚
    [ 2025-01-10 ]
查看更多>>
  • “跟着艺术游甘肃”武威渠道商大会成功举办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9月27日,丝路古城武威市迎来“跟着艺术游甘肃——武威渠道商大会”。大会由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中国旅行社协会铁道旅游分会联合主办。中国旅游协会铁道旅游分会会员单位代表,国内知名旅行商、旅游OTA企业代表,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干部职工代表,各县区文旅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文旅合作新篇章。 上午九时,大会在武威河西都会正式启幕。中国旅行社协会铁道旅游分会
    [ 2025-09-30 ]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国庆、中秋期间 预计运送旅客达48.2万人次
    10月1日至10月8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方面预计完成运输起降3216架次、旅客吞吐量48.2万人次。 其间,由兰州飞往上海、杭州、青岛、重庆、深圳、广州、武汉、天津、乌鲁木齐等城市的旅客较多,航线航班客座率将在88%以上。预计10月1日、10月8日为旅客出行、返程高峰,单日旅客吞吐量将分别达到6万人次和6.2万人次以上。 记者了解到,国庆、中秋期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将持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 2025-09-28 ]
  • 敦煌冬春旅游优惠政策发布
     中国甘肃网9月28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9月25日,敦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至2026年度冬春旅游“八条”优惠政策,涵盖景区门票减免、服务升级、航线加密等内容,旨在激活冬春季旅游市场活力,让游客享受高性价比旅行的同时,深度感受敦煌文化魅力。 “八条”优惠政策具体包括:一是让利游客,莫高窟及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旅游区(玉门关遗址)、雅丹世界地质
    [ 2025-09-28 ]
  • 快来这里体验丝路风情——河西走廊向世界发出邀请
      9月5日,“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主题推介活动亮相上海。地处河西走廊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向中外嘉宾推介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和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期待共谋合作发展。  这是“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主题推介活动现场。新华社发  来自部分国家驻上海总领事馆、外资企业、国际旅游组织等机构的百余位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亮出绝活”,为中外嘉宾
    [ 2025-09-12 ]
  • 祁连山下是我家|暑期档收官!临泽文旅“热”力足
      带娃解锁丹霞多元玩法、亲子畅玩VR动漫乐园、沉浸式体验千年实景沙秀《回道张掖》、赏民俗大戏感受丝路文化魅力……2025年暑期,临泽县各大景区精心策划系列文旅产品与特色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段充实难忘的夏日旅程。据统计,7月以来,临泽县累计接待游客达296.03万人次,暑期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暑期“热”势尤为强劲,游客接待量连日走高。8月8日,景区单日游客量突破5.2
    [ 2025-09-03 ]
  • 【甘快看】甘肃白银:古瓷焕新引客来
      近日,走进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陶瓷小镇陈列馆,百余件古朴雅致、造型各异的陶瓷艺术制品整齐摆放,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平川区拥有悠久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土资源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以往当地陶瓷厂以生产缸、盆、罐等日用陶瓷闻名陇上。如今,依托古瓷窑、老厂房等工业遗存,平川区将陶瓷文化与旅游结合,打造出集陶瓷研发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陶瓷小镇。小镇内设有陈列馆、博物馆、工业遗址博物馆、
    [ 2025-09-03 ]
  • 八步沙之约
      汽车碾着黄沙脊线前行,驶向八步沙林场。时值五月,风夹着沙粒,在玻璃上敲打,发出微小的声响,似在悄悄叩问我们这些初临沙漠者。  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黝黑的面孔上刻着风霜的印记,声音浑厚而有力。他讲述八步沙的故事,仿佛从荒沙里开掘出来的矿脉,带着风沙的粗粝与岁月的重量。第二代治沙人接过了铁锨,他们摸索着新的法子。他提到草方格沙障时,我下意识地伸手,轻轻触摸起放在桌角的几束麦草标本。那草茎坚韧而干燥
    [ 2025-09-03 ]
  • e法耀陇原|《法承初心》:红色法治邂逅数字科技 开启网络普法新篇章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王卫科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启动仪式上,原创网络普法情景剧《法承初心》惊艳亮相,以独特视角展现红色法治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交融碰撞,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盛宴。  红色基因对话数字文明 凸显法治为民主题  《法承初心》紧扣红色法治文化传承与数字科技赋能核心,开启跨越时空的法治对话。  剧中,1943年陕甘宁边区抢婚案中,马锡五审判方式秉
    [ 2025-08-22 ]
  • 从“走马观花”到“慢享深游” 新“银发族”重塑旅游市场
      坐着火车去旅游  老年旅行团在中山桥留影  张希英与朋友们参加老年旅行团合影  老年旅行团在海边游玩  8月11日21时,Y655次“环西部火车游”旅游列车载着170余名旅客,开启为期7天的西部之旅。63岁的徐秋月注意到周围几乎全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旅客。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翻看行程单,有的调试新买的智能手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旅游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
    [ 2025-08-22 ]
  • 武威凉州千亩“贝贝”南瓜丰收
      凉州融媒供图  中国甘肃网8月20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近日,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宏化村种植的千亩“贝贝”南瓜丰收。  据悉,今年韩佐镇宏化村规模化种植“贝贝”南瓜,亩产可达3200斤左右。基地采用滴灌技术实施科学管理,保障南瓜品质,预计总产值将超过260万元。
    [ 2025-08-22 ]
查看更多>>
活动资讯
More+
  • “双节”临近,兰州市消协提醒:文明出行,理性购物不浪费

     9月28日,兰州市消费者协会结合投诉热点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文明出行、理性购物、杜绝浪费。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应注意保留发票、交易记录等消费凭证。若发生消费纠纷,及时与商家或交易平台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微信公众号搜索“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或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 文明出行防陷阱 参团旅游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