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金融如诗  冰火共生的时代叙事者 ——我的文化创新...

金融如诗  冰火共生的时代叙事者 ——我的文化创新长征路

来源:文化传承网  时间:2025-07-22

图片1

  “数字跃动成星河,笔墨挥洒筑长歌”——这不是别人的诗句,正是我,一个金融老兵心底涌动的澎湃乐章,也是我三十五年建行生涯,在时代脉搏上留下的真实足迹。

  一、 戈壁生根,从核城记账员到心怀诗意的银行人

  我的金融之路,始于一片传奇的土地。1990年,我踏入中国建设银行甘肃分行第一办事处——那是隐藏在戈壁深处、代号“404”的中核404厂专属金融机构。这里,曾是共和国“两弹一星”的摇篮,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那份为国铸盾的炽热与坚忍。

  初来乍到,难忘的是那苍茫的戈壁滩、叮叮哐哐的“老火车”。再后来,有了连接两个小城的“火车银行”!许多人,每天随着厂区专列轰鸣在嘉峪关与404厂区之间,移动车厢就是我们流动的服务站。可以想象老会计的手指冻得通红,却依然熟练地在账本上“接力”,确保每一笔存取款都精准无误。同事们戏称这是“颠簸中的金融动脉”,而我深深感受到,正是在这共和国“隐秘动脉”上的每一次“搏动”,都在支撑着大国重器的铸造。风雪打在车窗上,黄沙遮不住视线,心中那份服务奉献的金融初心,建行“因建而生、因建而兴”特色优势,如同戈壁中的胡杨,悄然扎下了深根。

  时光流转至2004年,中核生活基地数万名职工整体搬迁至嘉峪关。我肩负重任,深度参与了这“建一座城,搬一座城”的浩大工程中的住房金融项目。看着熟悉的工友们第一次拿到新房钥匙时眼里的光,看到一个个新社区拔地而起,万家灯火次第点亮,一种前所未有的暖流在心中激荡。这份厚重的民生注脚,后来成为我们建行住房租赁战略宝贵的早期实践范本。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金融的终极目标,是让最普通的人也能拥有稳稳的幸福——这,也成了我日后创作中那份“让快递小哥理直气壮走进银行网点”的朴素人文情怀最深沉的源头。

图片2

  二、 破界燃灯,让金融的“冰”与诗歌的“火”共生共舞

  三十余载在金融沃土中深耕,数字与报表构成日常,但我心中那份对文字的挚爱从未熄灭。我时常思考,如何让理性的金融规则与大众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

  2025年,怀揣着这份执着,我创立了“中国特色金融现代诗歌表达创新工作室”,并提炼出“金融是冰,诗歌是火”这一核心理论。在我看来,金融那严谨、精密、理性的秩序之美,如同剔透的寒冰;而诗歌奔涌的热情、飞扬的想象、喷薄而出的生命力,正是滚烫的火焰。当“冰”与“火”猛烈碰撞,恰恰能产生一种独特而璀璨的“冰火共生”美学——这不正是古老中国哲学“阴阳相济、和谐共生”在现代金融生活中的绝妙表达吗?通过这种碰撞,我们不再仅是提供冰冷的报表和产品说明,而是为大众理解金融、感受金融,打开了一扇通往诗意和人文共鸣、“三个能力”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大门!

  理论需要实践支撑。我的诗歌创作,核心就是解构冰冷的金融术语,赋予它们时代的温度和感性的光芒。

  在《新金融诗歌》系列里,我把住房租赁比作“万家灯火的温情注脚”,将普惠金融描绘成“飘荡在牛背上的深情牧歌”。令我和团队欣喜的是,这些作品在喜马拉雅平台引起了巨大共鸣,触达了2.62亿用户。当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先生赞誉其为“新时代金融叙事的诗意注脚”时,我知道,这条路走对了!金融事业的高尚与艰辛,值得用最美的语言去记录和传颂。

  更大的尝试是《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曲》。70首叙事诗,我分“创新宏图”、“文化根脉”、“经济脉搏”三大篇章精心构筑。当“千座广厦立云端,托举中国梦的开篇”这样的诗句,将国家战略、建设成就融入澎湃的史诗画卷时,心中的豪情无以言表。这部作品荣获第二届“金风文学奖”,评委们评价它“让世界听见了中国金融守正创新的铿锵足音”。于我而言,这就是用笔尖记录伟大时代的荣光。

  三、 创新燎原,让金融的诗意“破圈”而行

  如何让金融诗篇不仅仅停留在纸面?2025年,《春·业务篇》与《夏·产品篇》的问世,是一次大胆的多模态创新实验——“金融诗剧场”由此诞生!我们要让诗歌动起来、活起来、响起来!

  在《春·业务篇》的《助民企“建”行动》一诗中,“光伏板收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风电场涡轮旋转双碳的宏图”这样的意象,通过动态光影的流转,瞬息化为绿色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场景。冰冷的政策、抽象的数据,在美学的诠释下变得可触可感,那份沉甸甸的生态责任,如此直观地撞击人心。

  《夏·产品篇》则迈出更大一步,AI深度参与进来成为我们的“智慧同伴”。当一首关于企业信贷的诗句写成,“AI诗评”紧随其后,赋予它“如同经济发展的壮阔星云”的深刻解读;描绘跨境支付通的诗句,则被AI诗意地剖析为“那是0.36秒穿越大洋的数字候鸟群,承载着合作的暖流”。科技与诗意的联姻,为金融文化传播插上了前所未有的翅膀。

  我们更打造了“视听读”三位一体的传播矩阵。电子诗集、有声专辑、唯美的动态水墨影像同步发布上线。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可以点击“我的账户”里的组诗下载、转发,更能参与“将你的名字写进诗里”这样富有仪式感的互动活动。一首首金融诗篇,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共创型诗歌生态系统,金融服务的温度、银行人的情感,通过诗意的桥梁,真正流入了千家万户。

  四、 微光映暖,金融长征路上的脉脉温情

  金融的本源是服务。我一直坚信,最有价值的诗歌,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人心上。2023年4月,我发起了一场名为“微光映暖”的特殊行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20天独行河西走廊,只为寻找20位凡人英雄,用诗行铭刻他们的坚守与奉献。

  我见到过独守戈壁电站整整三个月的女工张建华。风沙在她脸上刻下痕迹,她却依然笑得像戈壁滩上绽放的花朵。她说:“守着这光,就觉得万家灯火都与我有关。” 我遇见67岁的民俗博物馆义工周栓德,他皱纹里的每一道沟壑,仿佛都在诉说着如何用一生守护文化传承的密码。还有我们的客户经理朱健,在田间地头拓荒新金融的晨光里,他额角的汗水折射着最朴素的奋斗之光。

  这些真实的故事与面孔,我用心记录下来,制作成系列短片。令人震撼的“蝴蝶效应”发生了——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万次! 海量评论涌来,最触动我的是一条:“原来高大上的金融人,离我们的生活、离我们的心这么近!” 这份共鸣,正是建行“三带一融合”公益理念最生动的注脚和实践成果,实践而成了自创的“带知识、带技能、带温度,融合金融与生活”写作的新方式。金融的服务之光,就是要照进每一个平凡角落,点燃每一份坚守的微光。

  五、 美美与共,以诗为媒,连接世界

  令我无比欣慰的是,这份独特的金融诗歌探索,不仅在国内引发共鸣,更跨越重洋,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2年,我的诗集《穿越大半个地球来看你》,走进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殿堂。378首诗中流淌着的“金融人的全球化乡愁”,那些关于跨境金融的辗转、海外工程背后的坚守,被表达为“异国窗口的每片落叶、餐桌上每粒米饭都承载着游子的深沉忧思”。它们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诉说着共通的奋斗、奉献与乡愁。有海外读者微信说:“这些诗让我理解了,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仅是工程,更是人心的连接。”这份认可,让我深深感受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表达,正成为促进不同文明对话的一股温柔力量。

  回望来时路,荣誉的光环是对我和团队莫大的激励。

  “文明之光·2020年度人物”:抗疫最艰难的时刻,我发起了国内第一本抗疫金融文学专刊,希望能用文字的微光,凝聚起行业共克时艰的信心。

  “全国企业文化优秀传媒工作者”:十数年如一日深耕金融文化传播,看到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在《中国金融家》等平台成为行业标杆,深感责任重大。

  “中国金融政研会优秀调研成果奖”:《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的现代诗歌表达》课题,已从报告变成了面向青年员工的赋能课程。每当得知年轻人在这些诗意的课程里找到了对事业的别样热爱,是我最感欣慰的时刻。

  星河不熄,诗行长歌

  “在泥土中生长诗意,于尘埃里绽放星光。”——《夏·产品篇》序诗里这句话,正是我心中对金融与人生最深的体悟。

  回望三十五年建行岁月,仿佛是一场穿越。从戈壁核城那位梦想在报表里写出格律的年轻记账员,到成为探索金融诗学这片新天地的拓荒者;从最初面对冰冷数字时的凝神思考,到如今诗行能被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欣慰;中国特色金融现代诗歌表达,向往的一种事业、一样生活,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追光金融马拉松。

图片5

  当AI富有磁性的嗓音,在庆祝建党104周年的晨曦中,深情朗诵着《夏·产品篇》的诗句——那些赞颂普惠金融“在轻资产的苗圃细密浇灌甘霖”,描绘乡村振兴“在转动的齿轮里开出绚烂牡丹”的意象回响……我明白,这些文字,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创作,它们正汇聚成一股力量,昭示着有中国特色金融通往“美美与共”境界的壮阔未来征途。

  这条路上,我始终坚信并奋力践行着一个信条:

  金融最深沉的辉煌,不在冰冷的数字高峰,而在它能让每一位普通人的平凡岁月,拥有被诗意、被尊重、被理解的光华时刻。

  〖品牌心语〗

图片6

  中国特色金融现代诗歌表达创新工作室

  初心所向: 让中国金融的故事不仅严谨精准,更充满东方微笑的脉脉温情与独特魅力。

  探索之道: 深研“器物、哲思、伦理”三重维度,挖掘文化沃土中的鲜活原型,建构东方意蕴与现代气息交融共振的“金融诗学”。

  时代价值: 推动金融叙事实现历史性跃迁——从“工作报告式”的条分缕析,迈向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人文交响诗”!让每一束金融服务的光芒,都找到它情感落点;让每一位奋斗者的足迹,都有动人的诗篇为其唱响!

图片7

  (作者:蔺文辉,系中国特色金融现代诗歌表达创新工作室品牌创建负责人)

上一篇:“芳华凝香”第三届甘肃优秀女艺术家作品线上展作品选登

下一篇:古道之韵 瞬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