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岷县:千年山歌焕新声 岷州“花儿”绽芳华

岷县:千年山歌焕新声 岷州“花儿”绽芳华

来源: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时间:2025-06-20

  在岷州大地,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长河,从山野田间走向世界舞台,它质朴纯真、高亢悠长,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着各民族的和谐交融。这,就是“洮岷花儿”。200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岷县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每年农历五、六月,岷县宛如一幅绿意盎然的诗意画卷,此时,山野间的“花儿会”便是这幅画卷中最灵动的色彩。“花儿”歌手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烈高亢的歌声在山间回荡,将心中的情谊与热爱尽情释放。“二郎山的爬腰树,爬腰树上起烟雾,烟雾缠山山缠雾,一生只把你缠住……”花儿表演者张尕文的歌声,饱含深情,唱进了每一个聆听者的心里。

  “洮岷花儿”的魅力,源自它深深扎根于生活的质朴表达。它用意蕴深厚的歌词、豪放高亢的曲调,将千百年来的岁月沧桑、人间的真善美,化作一句句动人的歌声,代代传承。如今,岷县在“花儿”传承上持续发力,精心扶持100名“花儿”传承人,培养500名歌手,并连续24年举办歌手大赛。研究“花儿”的专家学者们更是登上联合国“花儿”论坛,让世界都听见了岷县“花儿”的独特声音。

  “我研究花儿40多年了,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咱们的花儿,是岷县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民族、信仰、生活、地方历史传统等内容,在花儿里都能集中呈现。我们要把它挖掘、整理出来,让它更好地发展传承。”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张润平说起“花儿”,满是自豪与热爱。

  古老的非遗如何在新时代“破圈”生长?岷县给出了一份精彩的创新答卷。本土音乐人徐卓自幼在“花儿”的氛围中成长,2012年返乡后,他携手市级“花儿”传承人,大胆创新,将传统“花儿”曲调与钢琴、交响乐、摇滚乐等元素巧妙融合,让“岷州花儿”有了多元的表达样式。他创作的民谣版《不唱花儿心不甘》《恍然花儿开》等作品,在各类展演中,收获满满赞誉,为传统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创新的脚步不停,“花儿”的传播载体也在不断拓展。每年夏季,“世界花儿·多彩岷州”艺术节盛大开启,吸引着海内外的学者、歌手纷至沓来。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交流盛宴,更催生出“花样经济”,为岷县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岷县是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也是中国的花儿之乡,‘花儿’影响力巨大。我通过直播,想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从直播间了解家乡的花儿,爱上岷县。”岷县网络宣传大使季琳琳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知晓岷县“花儿”的魅力。

  在岷阳镇第一中心小学学生龚筱苒眼中,“花儿”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我从小听叔叔阿姨唱花儿,今天看他们在舞台上表演,服装好看,歌声动听。花儿里藏着家乡的故事,藏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小学生也会继续唱花儿,让更多人知道岷县花儿有多美!”

  从茶马古道悠扬的铃声,到高铁时代嘹亮的汽笛;从山野间的即兴对唱,到世界瞩目的非遗名片,岷县以“花儿”为笔,在文旅融合的蓝图上绘就绚丽篇章。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岷县已接待游客125.0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8亿元,同比增长29.3%。

  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岷县正以“花儿”为媒,立足“秦岭之窗、青藏门户、红色岷州”区位优势,加力打造“四片带一中心”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甘肃南部生态文化旅游枢纽建设。

  世界花儿,多彩岷州!“花儿”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代代传承,必将以其不竭的生命力,不断为中华文化赋能添彩,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永远奔流不息、历久弥新!

上一篇:用琉璃复刻明孝端凤冠 年轻匠人把创新“写入”传承

下一篇:古韵今辉 千年古刹南郭寺谱文旅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