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旅游  >  列表
  • 19 2025/06
    甘肃丝绸之路旅游推介会亮相上海
      6月15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风起丝路·情结浦江”甘肃丝绸之路旅游推介会亮相上海,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放大“多彩丝路·魅力西部——跟着艺术游甘肃”艺术展演活动综合效应,全面展示甘肃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魅力,精准对接长三角客源市场,推动引客入甘、引客留甘。  “上海婉约清丽,江南水乡如诗,甘肃雄浑壮阔,高原戈壁如画;海派文化细腻灵动、淡雅韵致,陇原文化苍劲磅礴、乾坤浩荡。”推
  • 19 2025/06
    “乡约”兰州远郊游 花果飘香邂逅惬意时光
      作为瓜果城的兰州,正在用花果味蕾串起远郊乡村旅游新路线,让游客在乡间遇见一个花果飘香的兰州。  梨韵飘香  皋兰什川,是一片被黄河滋养的地方。什川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栽植梨树,古梨园总面积已达1.2万余亩,存活着9423株古梨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300年以上树龄的就有2000多棵,最高龄的古梨树有近500岁,堪称“中国一绝”。这里被国际植物学界称之为“世界植物界的奇迹”、全球罕见的“活植物标本
  • 18 2025/06
    肃南:文化赋能 绘就文明幸福新画卷
      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让文化基因渗透城市肌理、融入群众生活,正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注解。  近年来,肃南县坚持厚植文化底蕴,将城市文化融入点滴、汇入日常,在赏心悦目中提升城市气韵,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之花遍地绽放,香满全城。  以文兴城  “牧歌肃南”日益深入人心  近日,肃南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裕固族服饰在香港国际授权展会上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示
  • 18 2025/06
    旅居,“住得好”才能“住得久”
      黔西南州兴义市峰兮民宿推窗即景  清晨推开窗,山间薄雾轻笼,69岁的重庆老人陈鸿明深吸一口清新空气,在鸟鸣声中开始他在贵州贵安新区马场镇乡村旅居的第30天。  袅袅炊烟、乡村集市、闲话家常……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生动且温馨。从旅游到旅居,一字之变,背后是贵州文旅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  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3%,夏季平均气温23℃,是全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区域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 05 2025/06
    澳洲旅行商走进甘肃 共探文旅合作新机遇
      5月26日至31日,由中国驻悉尼旅游办事处组织的澳洲旅行商考察团一行9人来甘肃开展考察参访活动,旨在促进甘肃与澳大利亚在文化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次考察踩线涵盖兰州、甘南、张掖和敦煌等地。考察期间,甘肃省文旅部门及相关旅游企业与澳洲旅行商举行了多场座谈交流会。  在参访兰州文旅企业座谈交流会上,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龚佳佳详细介绍了甘肃省丰富的文旅资
  • 05 2025/06
    庄国泰在敦煌市调研时强调 深入挖掘敦煌历史文化丰富内涵 全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5月29日至30日,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在敦煌市调研文旅产业发展。他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敦煌历史文化丰富内涵,锚定国际一流目标,全力打造成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敦煌印局是集印章、展览、文创、咖啡、研学、文化活动于一身的现代时尚文化地标空间,庄国泰详细了解游客接待、文创产品开发、研学活动开展等情况。他表示,敦煌是世界
  • 05 2025/06
    让读者心灵世界“亮”起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一座城,一本书。  滔滔黄河水奔腾不息,不仅滋养着兰州这座千年古城,更孕育出其独特的文化灵魂——《读者》杂志。这份承载着时代记忆与人文情怀的刊物,以温润的文字与深刻的哲思,陪伴一代又一代读者成长。翻开泛着墨香的书页,既能触摸到黄河文明浸润的厚重底蕴,又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心灵温度。  作为甘肃文化领域的璀璨明珠,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读者》杂志凭借深
  • 04 2025/06
    甘肃庆阳“剪云裳”:非遗剪纸与现代服装的创新融合
      近日,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镇原县主题展馆内,“剪云裳”非遗剪纸服装项目作品惊艳亮相。模特身着融合剪纸艺术与现代时尚的服饰,衣袂间传统纹样摇曳,吸引众多目光,展现出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魅力。  “剪云裳”非遗剪纸服装  据了解,“剪云裳”是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文化馆推出的创新非遗文化项目,将庆阳剪纸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打造特色剪纸服饰品牌。项目推出后成果斐然,荣获国家文旅部、甘肃文旅
  • 03 2025/06
    兰州90岁老先生办口琴演奏会 人生舞台无止境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5月13日,兰州市城关区文化馆音乐厅座无虚席,一场兰州口琴人期待已久的演奏会正在进行。台上倾心吹奏名曲《献给爱丽丝》的傅豪久老先生今年90岁。这首曲目他以前吹奏了340次,可是为了这次演出,他最近又练习了69次,反复400多次的磨合,只为在90岁的人生舞台上依然不辜负热爱。  一生“琴”缘  那清新又深情的琴声在音乐厅流淌,时光仿佛回到了75年前的1950年。
  • 03 2025/06
    甘肃科技助力文物数字化保护迈入“百亿像素”时代
      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文化遗产大数据超高精度数字化采集设备”引行业瞩目。这件由甘肃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生产的设备,可实现百亿像素级的文物数字化采集,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数据支持。  走进甘肃主题馆,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甘肃省百草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展区里的清代《金城揽胜图》数字化采集过程,吸引了众多观众。  记者看到,由文化遗产大数据超高精度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的《金城揽胜图》数据
活动资讯
More+
  • “山河永固”!兰州市举办重大历史节点红色巡展活动

    9月2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承办,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协办的“山河永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重大历史节点红色巡展活动在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拉开帷幕。 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新学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国际交通线》和《人类的浩劫:1937南京大屠杀》两套主题展陈。《抗战时期的西北国际